写诗的别称?
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作品,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以来则专指通过意象写意类文字,如朦胧诗等。
乐府古题和歌行体成就最高的诗人?
李白
歌行是包括乐府的,乐府又分为乐府古题和***府。乐府古题很好理解,就是唐代以前的人创造的诗题,不仅诗题确定诗体也给你固定了,因为乐府古题很像词,它是有配乐的。
李白在乐府古题上成就最高,可以说将乐府古题写绝了,乐府古题无一弗拟。
像《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都是乐府古题,李白把这些诗体也进行了创新,比如从五言句改成七言或者杂言。
歌行包括古乐府,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即事名篇就算做***府,针对一件事写诗并给这首诗起了一个新的题目。
不懂平仄就不能写诗了吗?
不懂平仄就不能写诗了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从诗经开始,发展到今天,诗的形式已经是多样的了。诗经之后,有屈原的骚体,之后大约又有汉魏六朝之诗,到唐朝才逐步形成格律诗。唐朝以后直到现在,诗的体式就是继承前人的形式,后来的诗人,或写格律诗,或写非格律诗,但以格律诗为其主流。五四运动开辟了***,由此岀现了现代的白话诗。
诗经体是不讲平仄的,骚体也是不讲平仄的,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也没有讲究平仄。因为那时还没有岀现必须讲究平仄的格律诗。只有到了唐朝,在唐朝初期格律诗的各项格律要求完善之后,以后写格律诗都是必须按照格律规范来写的。写格律诗,就必须讲平仄;写其它形式的诗,都是不需要讲平仄的。而写现代白话诗,就更不必讲究平仄了。
爱诗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如果你怕麻烦,觉得使用平仄麻烦,就不要学习格律诗,可以学习写其他形式的诗。比如上面所说的诗经的体式、离骚的体式、汉魏六朝时期比较自由一点的体式、现代白话诗的体式等等。
如果你对格律诗情有独钟,那你肯定是不怕麻烦的人了。是这样的话,你就会拿出精力来学习和研究格律诗的一切规矩,包括平仄的规矩。
其实,任何体裁都是要讲规矩的,只一过,格律诗的规矩更完善一些。如果一首诗是格律诗,那么它吟诵都来就会有音乐感、跳跃感,你会觉得抑扬顿挫,这都是平仄在起作用。
希望提问君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岀自己的选择。不论你作什么决定,别人都是没有权力干涉的。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类问题我回答了很多遍了,今天还想再说一说。因为这个问题提得太蠢了,他的问题竟然是“不懂平仄就不能写诗了吗?”
一、不懂平仄当然可以写诗,而且可以大胆地写,随便写,可以写古体诗,也可以写现代诗,也可以写打油诗,写顺口溜,等等。但你要写格律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体诗,或者是要写词,那就要慎重,因为只有格律诗和词才需要讲究平仄,才受格律平仄规则的限制。
二、平仄规则是专门为创作格律诗和词制定的,平仄规则不限制格律诗和词以外的任何文体,你不想遵守平仄规则,你不去创作格律诗和词就万事大吉了,再简单一点,你写的作品如果不合平仄,你不要给它标上格律诗和词的标签就0K了。你写的又不是格律诗和词,谁还会拿平仄去要求你?再说,你既然不写格律诗和词,你何必操闲心去反对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三、有些人总是把大量不是格律诗的古今作品拿格律诗规则去衡量,并把它们和格律诗混在一起说事,所以越争论越糊涂。只要你明白一点:平仄格律规则只是为写作格律诗和词而制定的,与其它体裁的诗歌没有任何关系,它根本就没有制约和限制除格律诗和词之外的任何诗歌体裁发展。我们绝不能以偏概全,打个比方:总不能因为你不熟悉足球规则,你就说是足球规则制约了所有球类项目的发展吧?你不熟悉平仄或者不喜欢平仄,就让熟悉和喜欢的人去研究,去创作格律诗和词,你去写别的体裁就是了,何必去和别人为了专门给格律诗制定的规则争长论短?格律平仄规则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是个独特的分支,它没有过时,也绝对没有影响和制约其他诗歌体裁的发展进步。
四、格律平仄规则就摆在那儿,流传了上千年,你不喜欢它,让喜欢的人去喜欢,就象有人喜欢乒乓球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喜欢足球一样,各人爱好不同而已。喜欢的人不是老学究,也不是死抱着老古懂顽固不化,他们在学习中继承,是值得尊敬的。相反,那些说格律平仄过时了,跟不上时代发展了,要创新突破的人,你创新突破了格律诗的格律平仄规则,写出来的东西它还能叫格律诗吗?其实,真的不用烦劳你去创新突破,只要你去写你自己愿意写的体裁,离格律诗远一点即可,也不用整天和别人争论格律平仄的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为乐府人工智能写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为乐府人工智能写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