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产浏览器红芯获2.5亿融资,却被曝***用谷歌Chrome内核?
先说观点:红芯以Chrome内核为基础开发浏览器本身正常,融资本身也正常,但是号称自主内核,打破美国垄断这就是明晃晃的欺骗了。
这事很明显涉嫌欺骗***,但不是说浏览器***,外壳浏览器在国内很正常,随手就能列出一堆壳浏览器。正真的***对外宣传上的***,可能欺骗的是目前已经***用红芯的***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此外,红芯是以Chromium开源项目为基础的,该项目***用BSD协议并开放原码,因此按照这一开源协议红芯需要主动披露源代码版权,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红芯CEO说没有骗国家的钱,这话如果仅从主要资金来源融资机构可能并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从使用的客户来看,那就可能存在欺骗国家的情况。因为,红芯官方自己已经说了主要服务对象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这些单位来说,真正懂技术的我想不多吧!如果红芯宣传时以自主研发为卖点,那这些单位或许就是冲着这点来的,那这样的话等于是骗了国家的钱,如果私企也使用了,那也就是还骗了部分我们普通百姓的钱。
至于红芯的投资机构,我不知道它们应该是清楚红芯浏览器的本质,科大讯飞,晨兴资本,IDG资本,达晨创投,这些都是圈内比较知名的投资机构,在IT圈也有着广泛的投资。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此前的几轮融资主要是针对红芯的云适配业务,仅是这次2.5亿的融资是针对浏览器项目的,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此外,科大讯飞已公开否认投资红芯,只是旗下关联公司有天使投入,仅300万。不知道其他机构是否会在这件事后出来撇清关系或者撤资。
总结起来:红芯***用Chromium开源项目,需要遵守相关开源协议,否则涉嫌侵权,版权方可以***。存在宣传***涉嫌欺骗***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客户的嫌疑,融资来源主要来自投资机构,且均为时知名机构。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吧,欢迎关注【NB下载】,谢谢!
是怪自己太高调了吗?不,是太蠢。
“红芯”公司高调宣布完成2.5亿C轮融资时,也高调地推出了红芯Redcore,并给这个浏览器内核冠上了多个title,又是“打破美国垄断”,又是“世界第五颗”、“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反正是把自己吹上了天,令红芯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牛皮就破了。
这么多title诱发了大家的好奇心,有一些自媒体,比如“小声比比”等就忍不住对该浏览器进行了解压。不解压不知道,一解压吓一跳。解压到最后发现红芯浏览器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正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有图为证:
由此看来,红芯浏览器与众多国产浏览器一样嘛,只是套了一个马甲,所谓的完全自主内核,有点太夸张了些。
***曝光后,“红芯”公司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既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谓的“打破垄断”“国内唯一”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呢?
这个事情很简单:红芯之前欺负***工作人员不懂行,所以拿着chrome的内核,只是修改了一下外观,便敢拿出来骗钱了。可惜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次算是彻底被扒下了底裤。
其实科研***在国内也不算是什么新闻了,相当一部分所谓的科研人员在拿着国家资助的资金招摇撞骗,反正科研圈子的门槛比较高,普通大众也搞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但这无疑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无效配置,挤占了认真科研者的空间,伤透了他们努力赶超的决心,这也是骗子令人不齿的关键原因。这种骗子公司还能拿到C轮融资,我是真的很好奇,究竟是哪些风投机构这么傻?投资之前都不做尽职调查的么?
总之,这种骗子公司,我觉得必须严惩,必须让科研***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科研环境,让真正想做事的人拿到本属于他们的资金支持。
这两天红芯浏览器刚刚融资2.5亿元,本来是天大的喜事,结果被网友扒皮所谓的国产自主浏览器内核就是用谷歌的Chrome 49浏览器***,而红芯浏览器主要的客户之一就是***单位,这也让红芯浏览器陷入了骗取国家资金的舆论漩涡中。今天红芯浏览器的两位创始人通过不同的媒体对外强调红芯浏览器没有拿国家的钱,红芯浏览器也没有抄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
红芯公司的创始人有两位,一个是陈本峰,一个是高婧,他们创立的公司在中兴被制裁***之后改名为红芯科技,这家公司的主力产品有三种——红芯隐盾、红芯云适配及红芯浏览器,而这个红芯浏览器号称是“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在红芯浏览器使用Chrome******爆发后,两位创始人也紧急出面灭火,其中陈本峰通过《财经》杂志发声,陈本峰确认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而开发,但他强调红芯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以适用于中国企业用户的办公上网需求。
陈本峰向《财经》记者强调,“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用户。”
另一位创始人高婧也在新京报***访中表示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单看安装包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她还称,客户满意度很高,“绝不是那些人说的拿国产概念去骗钱”。
此外,与红芯相关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表态了,此前有报道称红芯公司获得了科大讯飞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不过这事已经被科大讯飞否认了,宣称投资跟科大讯飞没关系,经查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担任大股东的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占股6.95%,科大讯飞方面表示这家公司并非科大讯飞下属的公司。
传闻中另一个投资红芯浏览器的公司森马服饰也辟谣了,表示未参与这次的2.5亿元C轮融资,但是森马服饰的控股股东森马集团也被证实是红芯公司的股东之一,占比1%。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
扫一扫条形码能辨别产品真伪吗?为什么?
这种方式防伪,强度很低,也就是被***的可能性很大。
基本过程如下:
扫描二维码或条码,识别出内容;
发送识别内容到某网站;
网站查询,返回结果;
显示给用户。
事实上,只要条码内容数据曾经泄露,会有大批仿冒。比如同一个号,印制一大批。
现在二维码与条码,都可在线生成,比如草料二维码等。
这种技术方案,统称为电码防伪。有几十年历史,国内最早的公司大概是北京兆信。早些年新闻联播后的科普节目,这家公司做过。当时的设备配置,与同期的银行相当。
最早,是电话查询数字码,识别真伪。后来,手机2G时代,是短信查询。3G开始,条码扫描成为主流,也就是现在的方式。
价值投资交易者会不会设止损线?
价值投资者当然也要止损,因为他们也不能确定每一次交易都以盈利告终。
价值投资者集大成者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者第一不要亏损本金,第二还是不要亏损本金,第三就是记住前面两条铁律。很明显,强如巴菲特也强调本金,也有可能亏损,这从侧面说明了价值投资也必须止损。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股票价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当股票的没在价值高于股票的价格,同时高过的幅度符合价值投资者对安全边际的定义,价值投资者就买入,反之则会卖出。
但是对价值的判断是一件相当难,没有固定模式和模型可以套用,即使我们经常用到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就必须较为准确的判断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而影响这两个因子的因素是无法穷尽的,更多的依靠投资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分子储备,同样一家上市公司,华尔街两位研究员很可能给出天上地下的结论。
退一步讲。即使较为准确,相对的解决了上述两个难点,但上市公司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日常的经营中不断的变化。比如我们熟知的贵州茅台,也有塑化剂带来股价重挫,就一般投资者而言,这个重挫足以让其破产。
总之,价值投资估值是一个系统工程,细微差别会带来估值的巨大差异结果,在面对不确定和突***况是,价值投资者经理性评估后也会止损。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作价值投资也需要止损,但这个止损线一般不是技术上的那种可见的止损线。
价值投资也会犯错,价值投资并不是永远都正确。因为价值投资实质也是一种技术,它也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历史经营业绩等基本面数据来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而未来却是不断变化的。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发展也是充满很多不确定性的。
比如,曾经称霸胶卷界的巨头柯达公司,是老牌的好公司。但是因为后来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出现而业绩大跌最终破产倒闭。价值投资者如果买了柯达这样的公司的股票,当发现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时就要进行止损。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定的。作投资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价值投资其实买的都是一种“概率”而已。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很多做长线价值投资的人并不正真正的理解价值投资的本质。他们神化价值投资,往往买入一只股票后就以价值投资为选择满仓死扛。最后的结果是多年来亏损累累。
作价值投资也要止损。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那么股价就是跌得再多也要马上进行止损。价值投资者的止损是根本基本面的变化,而不是根据行情走势。因此止损时是不会有什么止损线的。
作价值投资不但需要止损,而且也要做股票组合以分散风险。无论价值投资还是技术分析交易者在这点上都是相同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科技股票财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科技股票财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