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创十大排名?
NO.1、金山办公:1268.36亿元
所属行业:软件服务
金山办公(688111)10日内股价下跌4%,最新报275.000元/股,涨3%,今年来涨幅上涨6.16%。
NO.2、海光信息:1030.61亿元
所属行业:半导体
香港***行政总裁李小加谈小米上市:对标苹果是小米的灭顶之灾,你是如何看待呢?
对于小米手机的定价市场一直存在分歧。究竟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
目前苹果公司市盈率只有15倍,但苹果公司智能手机的高端机还是绝对龙头,毛利率也很高,小米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手机,毛利率不能与苹果相提并论,小米也承诺硬件收益率不高于5%,如果对标苹果,小米只能依靠量的增长来取胜,可是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增速已经放缓,虽然小米市场占有份额快速提升,但局限于大环境,小米手机销售增速会有一个天花板,依靠智能手机业务无法支撑目前总市值。
但是小米包括雷军在内,一直把小米定位于新物种,定位于互联网,互联网估值水平远高于硬件公司,这是毋庸置疑的,11月19日下午,小米集团公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小米集团营收5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49.1%。经调整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7.3%。总营收稳步增长,净利润大幅超市场预期。各业务均现强劲增长,其中国际业务、IOT以及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的增势迅猛,本季同比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12.7%、89.8%、85.5%。
其中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09.8%。智能手机热销且用户活跃度明显提高,第三季度MIUI月活跃用户达2.24亿人,同比增长43.4%。同时,第三季度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21.1元,同比增长29.4%。电视互联网收入占2018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总收入5.4%。
互联网收入增速很快,远超智能手机增速,小米的未来在于利用智能手机的客户黏性,发展互联网业务,而不是对标苹果依靠手机业务盈利,只有互联网业务取得进一步突破,小米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今年6月份小米成功在中国香港上市,虽然这打破了小米创始人雷军此前5年不上市的承诺,但是小米在2017、2018年大幅扭转了2015-2016年间的低迷期,手机业务重新走向正规,现在上市已经是个好时机。上市之后小米发布的两次财报都显示公司业绩及盈利还在大幅增长,但是小米股价在跌破17港元的发行价之后一直在低位徘徊,小米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就是小米自认为的互联网公司模式没被投资人认可,在大多数人眼里小米依然是一个以廉价智能手机为主的硬件公司。对于小米的商业模式,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日前在WISE 2018大会上提到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定位是小米商业模式决定的,不能跟苹果比,如果真把小米类比为苹果那样的公司才是小米的灭顶之灾。
上半年小米上市前夕围绕小米公司的定位及估值已经产生了很多悬疑,从雷军及小米公司早前的预期来看,小米公司的市值至少是千亿美元级别的,而雷军此前在香港IPO路演时也提到“过去一个星期我终于想明白了,小米是全球罕见的,同时能做电商、硬件、互联网的全能型公司。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很多人问我到底是给小米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我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
当时的腾讯、苹果市值都是数万亿港币级别的,在数学上腾讯x苹果的市值绝对是天文数字了,雷军这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表态背后是希望大家认可小米的商业模式,那就是既像苹果那样做手机,也像腾讯那样做互联网。
不过小米在估值上显然是没有达到雷军预期的,最终发行价为17港元,市值在540亿美元左右,而上市前夕各大投行、证券公司最近给小米的估值多在700-900亿美元之间,高盛给出的估值是700-860亿美元,摩根斯坦利给出的最高值是848亿美元,摩根大通给出的估值是710-920亿美元,瑞信的估值也在710-940亿美元之间。
即便是17港元的发行价,小米也没有守住,除了上市之后的短暂时间里小米股价一度涨到22港元之外,小米上市后绝大多数时间股价还是跌破发行价,在14港元左右徘徊,目前市值约为3165亿港币,折合404亿美元左右。
小米上市之后股价不涨反跌,估值远低于预期,这事甚至引发了小米对于上市是否成功的质疑,早前还有传闻称雷军对这次的上市非常不满,小米CFO周受资要背锅离职,不过此后小米官方迅速辟谣,CFO周受资目前依然是小米CFO。
小米原本也在国内股市上以CDR的方式上市,但在***针对小米CDR招股书提出了84个尖锐问题之后,小米最终放弃了在国内上市,优先在港股上市,而小米这次上市也是港股改变同股不同权规则之后第一个上市的重量级公司。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日前在参加WISE 2018大会上也提到小米的商业模式,他说小米将自己定位成为互联网公司,是由于其商业模式决定的,不能和苹果类比。但实际上,如果小米真的被类比成为苹果的话,对于小米是灭顶之灾。苹果的15倍市盈率,是依靠优质产品和品牌优势带来的高毛利率实现的。但小米绝对不能像苹果这样来做。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
香港***行政总裁李小加在WISE2018 大会上演讲时,谈及了自己对小米商业模式的理解。他表示,小米将自己定位成为互联网公司,是由于其商业模式决定的,不能和苹果类比。
李小加称,小米上市之前,很多VC将小米类比成为苹果,不理解为什么小米坚持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定位。但实际上,如果小米真的被类比成为苹果的话,对于小米是灭顶之灾。
他介绍称,苹果的 15 倍市盈率,是依靠优质产品和品牌优势带来的高毛利率实现的。但小米绝对不能像苹果这样来做。它的手机很便宜,毛利率很低,手机只是它的骨骼,其他附着在手机周围的产品和服务是肌肉,肌肉才是值钱的。所以小米不能只卖出骨架。这也是小米强调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原因。
小米模式本来就和苹果是不同的,从小米的产品线来看,就和苹果有着明显的区别。
小米的产品涉及手机、电视、笔记本、空调、路由器、智能硬件如扫地机器人、净水器、小米手环、小米音箱、健康、电视盒子、插线板、后视镜等等,小米致力于打造一个物联网的生态链。相比较小米,苹果是一个更为纯粹的手机和电脑公司。我相信,如果乔布斯在的话,也许苹果也会迈向这个路子。
小米作为后来者,根本没有苹果在手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储备,盲目的追着苹果是不行的,这种模式很难成功的,因为苹果每年有巨额利润,而小米的利润不足以支持相当的研发投入,而操作系统以及芯片设计等的研发投入是巨量的。因此,小米如果只是走苹果的模式,那么可能走不远,因为没有钱。在面对巨头的时候,要找他们的弱点,然后慢慢成长壮大,不然半路就饿死了,哪还有未来。我觉得小米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物联网方面的进步还是不够,还需要继续奋斗。
从来就没有把小米与苹果放在一起看。
李小加是在提醒雷军吗?提醒雷军不要中毒太深?明明打造了一家硬件公司,如先前的汽车家电,却非要把自己看成是软件帝国,这种思路让小米两边不讨好,在哪个领域都难做领头羊。
李小加是在提醒股民吧,如果真把小米当作未来的苹果,买进大量的股票,相信雷军说上市时买的股票要涨100%,那么你就真的迎来灭顶之灾了。买小米股票的人,应该尤其谨慎呀。
我想说,把两家公司放在一起对比,本身就是错误的。
不同的创业初心,不同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同的市场环境,都不能让小米和苹果相提并论,乃怕是雷军也被称为“雷布斯”,跟随者只有发现不同的商业逻辑,只有更完备地利用最新高科技,才可能变道超车,不然永远是跟随者。互联网时代,跟随者是没有出路的。
守住自己,而不是攀比别人,才能走出独特的道路。起初雷布斯的饼不画得那么大,牛不吹得那么高,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尴尬位置了。
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5000亿美元的市值,你认为第三家5000亿美元市值会是谁?
今日头条已经具备巨头的雏形了,他具有的能力是数据的分析应用,这种能力目前证明能在全球推广而非腾讯那样局限于国内。用户数短期内不会达到瓶颈。各种新APP的推出也是基于数字分析,其实奈飞是更接近于头条的公司。
蚂蚁金服也有机会,既然银行股能有几千亿的市值,那么限制蚂蚁金服的5000亿市值的只有政策面,一旦放开能全面展开手脚,参考美国两个VISA和万事达的市值。蚂蚁金服无疑要大的多。
朋友们好!
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曾经达到过500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第三家5000亿美元市值企业很有可能是的平安公司或者是工商银行。下面来分析一下。
中国工商银行是最具有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市值的企业。工商银行是我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现在工商银行资产规模达到了29.9万亿元。2018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实现7737.89亿元,同比增加6.51%。净利润2***6.76亿,同比增加4.06%。
工商银行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442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2%;实现净利润1686.9亿元,同比增长5%。
现在来看,工商银行股票市值是1.9673万亿元,美元人民币汇率为7.145,工商银行折合为2752.4亿美元。
工商银行每股净资产为6.28元,现在市净率仅为0.88。如果工商银行市净率达到1,那么工商银行总市值将达到3127亿美元,如果工商银行市净率达到了1.6倍市净率,那么工商银行就能够超过5000亿美元市值了。
因此,工商银行是最有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1988年成立,总部位于深圳。
中国平安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实现9800亿,增长10%,净利润1200亿,增长2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科技股吧市盈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科技股吧市盈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