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山、侯云德两位科学家为什么能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从 2000 年开始设立的,现在已经有 29 位科学家获奖,每位获奖者奖金 500 万元人民币。
2017 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得主,王泽山已经 82 岁了,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另一位侯云德,今年已经 89 岁,是国家“艾滋病和***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
王泽山院士在实验室
先来说一下王泽山院士,他 1935 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火***专业。他是中国著名火***学家,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火******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系列原创技术的发明人。
王院士其实早在 1993 年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了,另外在 1996 年和 2017 年又分别获得两次。
80 多岁的王泽山自诩为“80后”,如今依然头脑灵活、精力充沛,依然奋战在国防科研事业第一线。
另一位最高奖得主,生于 1929 年的侯云德是江苏省常州市人。
候院士于 1955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七年制。1962 年,在留学苏联时期,被原苏联医学科学院破格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回到祖国后,他历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等职。
候云德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笔者曾听中科院系统一位搞科研学术评价的专家讲过,凡是有突破性贡献的科研成果,都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而一般性的科研成果反而需要大段文字的阐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把个人介绍写的太长并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从每年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规律,在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身上,也基本印证了这一条。比如,今年得奖的王泽山院士,被称为“火***王”,这就很明确了,那就是他在火***领域无可替代的权威地位。王泽山曾经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一等奖(其中两次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均因为他在火***方面的发明和创新。
侯云德院士则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干扰素是国外科学家首先发现的,而且被制备成了昂贵的抗***药品,侯云德做的事情就是用“土办法”造出来中国的干扰素,操作简便、成本低,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副作用比国外的小得多。国外的干扰素300元一支,国内的只要30元,而且侯云德希望将来成本能够降到20元——“让所有人都用得起”。
王泽山做的事情,是研究火***,有了火***才有强大的现代国防,侯云德研究的领域,则是抗击传染病,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两位大科学家同时获奖,实至名归!
知识分子编者的回答对两位介绍的很详细了,候云德享誉国内外,在国际上也是名望很高,我身边的国外科学家对他的工作也是早有耳闻,但我想着重指出王泽山院士拿这个奖,更是实至名归,因为如果没这个奖,大众很少有机会了解他们的工作。
虽然我是从事与候德云院士类似的基础医学研究,但我本科就读是一所军工类院校,很多朋友一进军工类单位就跟人间蒸发一样,失去了联系,所以了解军工类的科学家多么不容易。做候云德院士之类的研究,是明着利国利民,甚至造福人类的。学术界对其有着极高的曝光率。一旦有突破性的发现,可以很快投入使用,造福人类。他们是在聚光灯下做科研。
可火药类的研究在任何国家都是要低调进行的,没有谁会大张旗鼓说我在研发新***技术。这种研究才是国之重器,用来保护其他科研平稳进行。可百姓不了解,也没法了解,学术界也不关注,更没法关注,普通媒体不报道,也没法报道。辛苦十年,没有论文,没有奖金,没有商业化的价值,没有所谓国际学术界的追捧。
但国家都记着呢,每一次***性能的提升,每一次火炮射程的增加,都会让国家最高科技奖被颁给相关军工类研发人员。
军工研发永远无法像施一公老师,潘建伟老师一样拿一百万美金的未来科技奖,永远无法像屠呦呦奶奶一样拿诺贝尔医学奖。因为他们的工作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只能暗地里进行,也只有国家能公开他们的成就,并奖励他们。如果国家最高科技奖不给王泽山院士,又会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正应了那句流行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欢迎关系我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贾乃亮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贾乃亮科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