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专业数码相机利润有多大?
专业级的利润不大,如果摊掉设计研发费用的话,20-30%的利润是没问题的低端的,利润才大,比如7D就是沿用了1D4的某些技术,基本没有分摊的研发费用,至于更低端的50D,500D,550D,直接就是拿上一代高端的技术直接用而已,生产线都不用改,利润更大(之前买高端的,生产线费用都摊完了)不过,这些和镜头的利润比,真不算什么,镜头可是最大的暴利最顶级的镜头和最低廉的镜头几乎是一个生产工艺,无非是用料,成本最多差3-4倍,价格可是差10倍呀,而且十几年这不换型,这才是最大的利润
摄影网注册会员居然能兑换数码产品,什么盈利模式?
有流量就有商机,网站人气多了,就可以找数码行业的商家进驻做广告,那么商家就得支付广告费用给网站,或者数码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与网站合作,提供一些数码产品作为奖励,鼓励注册会员。
国内三大运营商,为何移动的净利润1178亿,是联通102亿和电信212亿,总和的3.75倍?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本人从事通信业近20年,一直在和三大运营商打交道,对于三家的运营还是有所了解的。
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已经多年维持在日盈利3亿左右,虽然移动用户和4G用户,以及固网宽带用户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利润基本维持在这个阶段。
中国移动的利润主要来源是在高端用户、集团用户、政企用户,20%的用户提供80%的利润,这在任何行业都是适用的,电信和联通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用户的缺少,所以一直利润都不高。
这也是为什么携号转网不可能影响移动的利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实际上闹闹哄哄的要转网的用户,根本就不是通信业里的高净值用户。
早在中国移动还是电信局的移动通信部门的时候,也就是中国的"大哥大时代",中国最高端的一批用户就办理了"大哥大"业务,那时候,大哥大的价格远远脱离一般用户的承受能力,按照当时的物价相当于手持一栋楼。
虽然移动通信一直在发展,从1G、2G到3G、4G,但是移动的这部分高端用户并没有转网,手机的资费对于这部分用户完全没有什么影响,这部分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性基本为零。
这也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最头疼的地方,高端用户的缺少一只是联通和电信不得不依靠价格战吸引中低端用户的最大的原因。
集团用户是中国通信业里数量非常庞大的用户,也是基本无法转网的用户。政企等集团用户,集团内短号互打定额或者是免费,这对于政企内部通信是非常有利的。
谢邀!乐优优生活数码认为,这是与三大运营商的发展历史、网络基础、***基础、运营能力等等密切相关,说来复杂,但是可以从具体案例找出一些答案。
历史回溯到1998年,邮电分营,从以前的邮电局分营为邮政局、电信局。1999年,电信局分营为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笔者参与了这段历史,当时的固网业务,尤其是宽带业务刚刚起步,移动业务规模也不大,但是很多员工选择留在电信公司,彼时还有很多笑话,好像去了移动公司吃了大亏!但发展告诉我们,谁也不能阻挡历史、趋势的车轮,移动公司当时人员少、包袱少,拿到的都是最好的资产,而且从模拟到数字移动通信,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丰富经验,且集团的战略方向非常明确,所以当时的发展规模、单户收益、综合效益持续了15年以上!
再后来,电信又分为电信、网通,大家被逼无奈,眼巴巴看着移动告诉发展,无奈之下,从浙江余杭开始,用带有固网属性的小灵通进行抗衡,总之也是过眼云烟。中国联通起步于长城网,历史更是错综复杂!一直到接手CDMA,一个号称2.5G的网络等等。
但是运营商就是运营商,确实运营能力不可小觑,2009年网通、联通合并,电信接手CDMA2000,两个运营商利用3G的优势,以及TD的不成熟,奋起直追,有的本地网的移动市场份额甚至超过移动,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战略就是战略、政策就是政策!
移动的利润是联通电信的3.75倍,楼主提到的是2018年,如果回溯历史,甚至是10倍以上。
还是那句话,这是与三大运营商的发展历史、网络基础、***基础、运营能力等等密切相关,说来复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利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利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