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罗振宇今年演讲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
没看
所以不知道罗振宇今年的知识焦虑贩卖的如何
尽管这家伙贩卖知识焦虑
但是要注意到,只有那些想更好的人,才会有知识焦虑
这家伙只不过是迎合了市场而已
所以我打算这几天看看这家伙讲的过气的东西
毕竟
能被总结出来,还能公开讲的东西本质上来说,都是在前沿有些过气的东西
他把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包装了一下,做了个总结,告诉了我。
1、提醒了我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2、我们看到的真实是真的是真实吗?
3、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我学了太多抽象的能力,但欠缺了还原的能力
4、为我的多元思维模型的进行了新的扩展
5、创新也可以是达成非共识的过程。
6、提醒我对晚年的思考。
7、给了一句金句:“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上。”
8、时刻提醒自己,双城记的开场白,活在当下。
最后罗振宇提供一种思路观点,对不对,好不好有那么重要吗?
如何把握罗振宇口中的“中国式机会”?
严格说,我们拥有的机会都是中国式机会。只不过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无非是当下的中国式机会有引领世界的可能,有创新世界的可能,而不是跟在西方亦步亦趋走了好几百年。
那应该从移动互联网开始,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手机,中国人拥有的智能手机数量第一,这个手机可不仅仅是打电话用了,多少APP运用诞生了,动不动就上10亿美元估值的创业公司诞生了。许多人不仅不只有一部手机,自然也不止玩一个游戏,不只常使用1-2个APP。中国式机会随着移动互联崛起于世界,我们又看到了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看到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机会。如何把握住呢?
对我们普通人来讲,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1、踊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获取上,也就是从教育上,从知识吸取上要勇于尝试。抛开传统的教育,多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敢于做新尝试。
2、做新尝试,大胆的一点就是加入新创公司。这5年来,还会继续持续下去,一定会诞生未来的巨头公司,引领未来的公司。大胆加入新创企业,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跟他们一起学习乃至创新知识,学新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这些全世界都一起摸索的。不要患得患失,不要企图安稳闲适。有适当同伴时,也可以自己去创业。
3、中国式的,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东西,重新感受和挖掘中国文化的特质。
文化升级也好,消费升级也好,这些都是对我们最广大的市场而言的,了解消费者,就相当于了解我们国内人群的特点,他们有什么消费习惯,他们愿意接收什么反对什么。我们不需要再去西方找规律了,他们应该来和我们一起摸索规律,一起总结规律才是。
我们有了天然的优势,我们从自己身上,从身边人身上就可以入手。家庭的,社区的,社会的,中国的不同,不同城市之间的不同,东西部不同,南北方不同等等。80后,90后的成长环境不同。
仔细挖掘、思考,我们的宣传要怎么做,我们的电视,电影要怎么做,我们引导大学生消费是不是不同,等等,每一个细分的方面,抓住了, 就是中国机会。
我总是想,现在出国留学的吸引力已经弱下来了,与其去了解西方的,发达国家所谓成熟的那一套,还不如在国内摸索更能代表未来,自己创造出的那一套呢,那个就是中国式机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罗振宇人工智能专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罗振宇人工智能专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