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有几家电脑城?
现在大的,形成规模的是两家~你说的监控,这两个地方还是第一个鑫城大厦多一些,威海中关村开的比鑫城晚~所以要小一些
鑫城大厦:从火车站出来打车要25块左右,可以做公交车1路,到华联站下车,下车后,从站点往北走两个路口,在向西两个路口就到了也不远。也可以下车后坐7路到金蚂蚁站下车,往南一点就到了
中关村:也是坐1路,就在华联站边上,下车就能看见
对了,火车站是在经区,这两个地方都在市里,市里是环翠区。威海市区不大,而且道路比较好辨认,你来威海问中关村可能没人知道,但问华联和鑫城(就是大世界)没人不知道
威海比较大的电脑城有:
1.鑫城大厦 ,火车站出来后到宏泰大酒店,做53路终点站,家家悦金猴购物广场下,往北走50米就是!
2:中关村,刚开始兴起的、宏泰大酒店坐1路等等公交在华联下,往西不行100路西就是。
3:北洋电子。市***门前。另外还有惠普,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统一路403-3号
汉语注音符号的发展历程?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 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 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台湾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于汉语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
中国1950年代以后,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仍旧拼音和注音同时使用。
汉语注音符号是一种用于标识汉字读音的符号系统。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蒙兀儿汉语注音
蒙兀儿汉语注音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官方推行的一种简化汉字的拼音标音法。该标音法在汉字上添加39个注音符号,表示汉字的读音。它主要用于教育、文献编纂等方面,但由于该系统繁琐不便,后来逐渐被其他拼音标音法所取代。
2.国音字母
国音字母是1926年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一种拼音标音法,也称为“国音标准式拼音”。该标音法使用拉丁字母来表达汉语音节,并使用符号来表示声调。国音字母一度广泛使用于各类出版物、教科书和辞书中。
3.普通话拼音方案
普通话拼音方案是简化字拼音方案的一种,由中国***发布于1958年。该拼音方案在国音字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有的26个字母扩展至37个,并增加了一些特殊符号用于表示汉语拼音的声调。普通话拼音方案在畅通文字信息交流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音符号的前身来自于章太炎发明的记音字母,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类似日文中的***名,事实上就是***名给予章太炎灵感的。日语***名恰好也来自于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两者可说是同源。“注音”二字意谓注译汉字的发音。
清末时期的“切音字”到了中华民国初年公布时,名称变成“注音字母”的原因,据吴稚晖的解释,是由于读音统一会,要避开造字的嫌疑,表示此一方案是专门为了“注译读音”而设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北洋数码科技智能制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北洋数码科技智能制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