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起源于什么时候?
年画,也叫门神和“喜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明清时最为盛行
据东汉的史料记载,那个时候百姓的门上就已经有贴“神荼”和“郁垒”的了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代,李世民有一次生病了,梦里时而听到鬼怪之神,甚是吓人,李世民夜不能寐。这时,他身边的两位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站了出来,也并没有做什么事,而是身披披挂拿着兵器站在门口两边
结果,李世民的病还真的好了,但也不能老让两位大将站外面,于是李世民便差人为两位大将画了一幅画,将其威武形象画在了宫墙之上
后来,民间纷纷效仿,演变无数次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的“年画”了
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根据中央美院教授薄松年考证,年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最晚形成与五代北宋之际。
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年画是其中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然受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唐代中期以后,社会发展较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百姓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虽然当时的年画不被主流士大夫所认可,但是深受民间老百姓喜爱。
随着城市繁荣,百姓生活丰富活跃,新年风俗更为多彩,带有更多的迹象欢乐元素。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资料描述中可知,在庆贺新年的民俗活动中,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等成为重要项目,与之相关的时令物品如门神、钟馗、桃符等皆作为商品出现,推动了年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中国古代的门神画,最早起源到人类远古时期,正式命名为年画的时间为清光绪年间。是中国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裁体,年画的样式多种多样,有三国,隨唐时期的一些文臣武将的画像,有武将骑马征战场面图,还有很多戏曲人物像。每近春节,老百姓都将自己喜爱的人物画像张帖于客厅的墙壁上,为迎接新年而增加喜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帖年画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来自网络
年画小史
年画最早的形式是门神画。汉代蔡邕在《独断》中说:
|汉代 安徽亳县 神荼、郁垒画像|
王安石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元日》,几乎每到春节必被引用:
这里提到了三种风俗:然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桃符,就是门神画的一种。
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文字版的桃符,演变为作春联;图像版的桃符,发展成年画。
桃符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南朝梁时期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述楚地,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岁时习俗的著作《荆楚岁时记》提到:
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当时没有年画概念,人们用贴画、桃符称呼它们。
隋唐时期,门上贴画数量、样式增多,内容与宗教传播相关,尤其盛唐,儒释道三角并举,对外来宗教也是兼容并包。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为什么有名?
我想把你的问题重点,放在“为什么”这3字上,先讲三个故事!最后是为什么。
提到桃花坞,我最先想到的是,很多人可能都眼熟的《一团和气》,这几乎可以是桃花坞的代表作。很多年前在中国美术馆还看过,印像深刻。
《一团》算是桃花坞早期的代表作,大概是明朝时期。影响力确实很大,是宗教题材的,儒释道三教合一,三种不同思想何如融合?——“要在圆融”《一团》就是表达这四字观点,打动了当时的很多人,因此不断翻版印刷,知名度很高。
当艺术作品对反映社会现实意义起作用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升华。
年画所绘画的内容,在教育民众中能起到很大作用。旧时不识字的人多,但是通过画,目不识丁的人也会懂道理、知善恶知廉耻。题材有古代孝廉故事、名家英雄、表达吉祥祝福、传说故事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潍坊科技数码插画有限公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潍坊科技数码插画有限公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