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过程是否可根据医生经验,智能化程序化来提高效率?
计算机的大规模升级和运算速度的超高速,完全可以做到中医的人工智能诊断,关键是完整的、辩证的、准确的采集大量的案例,整理和录取在案。
在这里,不仅要采集中医大师的,也一定要采集民间中医的特方特例特案~
难度会有,怎样保障贡献者的利益和权益,是个很大的问题!
理论上完全可以!
人的智能是引领机械电脑智能(人工智能),一旦模式化就能数据化,怎么不能呢?
《黄帝内经》中的岐黄对话,给人的感觉,与数字化很接近,比象棋围棋都简捷。但是它是上乘之言(四维),那个意境我们普通人(三维)很难理解透,总是非是的。用现代的逻辑推理就脱离了人体本能自然,完全跑调了(退到二维)。
余研究中医心悟十数年,渐明白了一些内涵,立体的思维与平面思维很难直译。现代人研究"国学"也是同样道理,因为都是先把你带入他理解的"套路"上,然后解释,你肯定觉得他是对的。
人体是精妙的灵魂体,但肯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尽管"四维"总是有人能解开诠释,如《内经》。不过它不是文化知识的文化,而是自然精灵魂魄合体,故只能"悟”,而且是虔诚深修的悟。
“修悟",不一定能得“道"而懂医,然不“修悟"就永远吃不透中医那精髓的真"道“,层次不够。尽管也可行医,讲医。
中医专家主任问诊一个病人要20分钟,效率太低,通过总结医生病例经验,做出一套人工智能的中医辅助诊断系统,望闻问切过程的部分内容由患者提前输入系统,医生只负责是审核切脉并输出诊断结果及药方,相信会大大提升效率
人的身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有机体,靠一些既定程序的智能来替代中医的问、闻、问、切是不符合中医的医理,是伪中医!
要想做好一名中医生,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问、闻、问、切基本功!
未来AI能通过“望闻问切”治愈心理疾病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应该换做,未来中医能通过ai治疗心里疾病吗?
显然这种想法还是没有跳出西医理论的怪圈。
但是这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建立模型,其次要将中医治病的经验,方法转换成数据,再次要找到基于这些数据上的规律,最后要建立标准,等等。
科学技术在人类健康上的应用,只能作为手段,断不可作为指导思想,否则只能越来越乱
未来AI能通过“望闻问切”治愈心理疾病吗?
我认为不能,人工智能在发达,也是人们提前设置程序,他按照程序运行,但心理问题很复杂,每个人经历都不一样,很难设计出这样的程序。
谢谢你的问题。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为治愈心理疾病作出贡献。
- 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心理疾病。患心理疾病,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问题,可能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大数据,对心理疾病的环境、行为、心理等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开发出深度机器算法。当人的言行出现一定征兆时,就能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提前预警。比如士兵从战场回来,长期酗酒、寻衅滋事、闭门不出,就要小心是否是战争后遗症,及时疏导,以免给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 人工智能可以治疗心理疾病。第一,是疏导情绪。心理疾病往往表现为情绪的面部变化,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认清这些表情,基于数据和算法,提出解决措施。比如,工作压力大的人,经常抱怨同事和工作环境,人工智能系统就可以给他推送一些视频跟音乐,从中寻找积极的因素。第二,很多病人羞于见心理医生,不适应将自己的柔软与短处赤裸裸的公布于他人。在人工智能系统面前,反而能放得开,因为不会担心对方的反应与担心。第三,人工智能可以固化特定场景的治疗方案。比如,灾后百姓的心理疏导、自闭症患者、受到性侵患者等,具有规律和共识性的表征,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基于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推出特定的、针对性措施。
- 人工智能可以监控心理疾病。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穿戴设备和家庭护理设备。当心理疾病患者在家久居的时候,可以通过吃饭、起居、锻炼、出行等数据,综合分析、判断心理疾病是否会加剧、是否会引发别的病症,提前预警告知家属。当然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取代于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利用好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心理咨询的成本。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与望闻问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与望闻问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