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驻站观察丨甘肃天水文保院落为何“变味”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驻站观察丨甘肃天水文保院落为何“变味”了
视频加载中...
更改原貌、私搭乱建,8亿修缮后这样保护?
视频加载中...
记者来到了位于天水古城内厚生巷13号的一处日式风格餐厅,这里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但如今,已看不到曾经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建风貌。院中、台明被木板覆盖,营造成日式风格,西厢房外还加盖了两间日式小屋。
这样大幅度改变风貌和加盖合理吗?对古建筑会造成损害吗?记者联系到时任天水古城特聘顾问、负责修缮古民居的专家黄国翔。
去年底,这座院落在装修时黄国翔就发现了问题。随后他曾多次要求经营主体停工整改并修改装修方案,但当时负责运营天水古城的甘肃省公航旅对此置之不理,并未叫停。
这家名为“有鹤”的日本料理店如期开业。而在天水古城,类似的情况也不是个例。
在解放路10、12号文保院落,这里也成为一家经营餐饮和罐罐茶的餐厅。记者看到,曾精心修缮过的柱子上钉着指纹打卡机,在后院,经营者还加盖了彩钢厨房。
甘肃天水拥有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因历史久远,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当地对西关片区启动抢救性保护,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复活”,其中省保级1处、县保级3处、保护点25处。
天水市财政局数据显示:天水市从2015年至2021年拨付西关古城保护资金就超过8.88亿元,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后,花大成本修缮的文保院落就遭遇了“改头换面”。很多商业进驻改造院落,成为了游客消费场所。剩下的文保院落里,仅有3处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经营项目未批先设,古城不“古”问题出在哪?
为何文保院落的保护利用中会出现如此“任性”的现象?投入超8亿元的公共财政支出进行保护修复后的文保院落都在经营哪些业态?
视频加载中...
2022年9月,天水市秦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授予了天水市名城保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9处文保单位特许经营权,同时要求,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展示利用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相关流程,履行审批备案手续。
这意味着,无论是业态设置,还是装修改建,都需要经过至少县级文物部门的批准。记者随即前往该公司进行了解。在公司所存的商户档案中,记者看到,有文保院落的申报材料和目前的实际经营业态不符。
除了紫砂壶经营变成了私房菜外,还有酒馆变火锅,茶社成餐厅的情况。可按照文保部门要求,文保院落不管是业态的设立还是变更,均需要经过申报,在专家评估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按照汪祥军的说法,2022年9月,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曾下文要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而这些“改头换面”的经营均系未批先设、未批先修,要求竟成一纸空文,而主管部门又因为没有收到任何报批手续,所以无从监管来推责。
违规改造古院如何避免隐患?
在缺失监管的情况下,天水古城多个文保院落违规装修、添建变为餐厅,防火风险也随之增大,记者跟随辖区消防人员,进行了一次文保院落随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比比皆是。
视频加载中...
在赵家大园3号院,记者看到,院中顾客正使用燃气小炉加热菜品,院中厨房烹饪使用液化气,均出现明火。其他多家餐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文物建筑禁止使用明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这是因为,大多古民居在建造时使用木材,并以群落出现,一旦发生火灾且未能被有效控制,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此外,文保院落中还存在遮挡消防设施、木结构缠绕易燃物、私拉电线等问题。
记者手记
文保院落能不能商业化?答案是肯定的。充分活化利用,让文物焕发出时代活力,不仅是对古建的一次“解放”与“拯救”,也是丰富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有益举措。
但如何商业化?还需要合理化探究。管理放纵,监管失位,只会带来重重隐患。毋庸置疑的是,活化利用的前提,是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路径中,决没有一味趋利、牺牲文化价值、让文保院落再遭破坏的这条路。
总监制丨刘龙刘湛赵旭
监制丨刘鑫席罗曦
制片人丨温露王率
主编丨薛晨
编导丨任乐天
记者丨王妍马凌峰
动画|邢博
剪辑丨王玉莹
视觉丨刘磊
责任编辑:贾宏伟
甘肃兰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兰州好玩的地方有白塔山公园、甘肃省博物馆、青城古镇、八盘峡等等。
以下是这些景点的详细介绍。
1.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它是以山顶上的一座白塔寺命名的。这座寺庙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朝。寺庙的平面呈长方形,中间是一座白塔。宝塔有八面七层,高约17米。它的顶部是绿色的屋顶,底部是圆形的地基。它又白又高又漂亮。它是塔南的三大寺庙建筑,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还有几个辅助殿。
登上白塔之巅,俯瞰兰州城,建筑结构精美,雕刻艺术精湛,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白塔和黄河铁桥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成为兰州的标志之一。
2.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是甘肃省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拥有约35万件历史文物、现代文物、民族文物以及古生物化石和标本。
甘肃省博物馆已成为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主要阵地。先后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3.青城古镇
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少有的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由古建筑和古民居组成,对西北民居建筑和西北风土人情的研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古老的明清民居,还可以看到美丽的青城小曲《西厢调》。他们还可以观看激动人心的斗羊表演,体验黄河古镇独特的滨水民俗。
4.八盘峡
八盘峡旅游度假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上游最西端的八盘峡水库。库区有雄伟的电站大坝,美丽的厂区,宽阔的水面。厂房内发电机组轰鸣,厂房外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鸟语婉转,风景如画。溯河而上,沿岸枣林郁郁葱葱,芦苇摇曳,水鸟云集,是工业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绝佳景点。
大家能不能推荐一下甘肃周边美景?
我在甘肃兰州和嘉峪关工作生活了三年多,因为甘肃的风景特别的丰富多彩,让人着迷。在这三年里,我有幸参观了甘肃许多著名的重要景点。
去过的景点有:敦煌石窟、鸣沙山、玉门关、阳关;嘉峪关关城,天下第一墩,悬长城;张掖的金胡杨林、七彩丹霞、大佛寺;苏马蹄寺,天水山崖;平凉崆峒山、兰州白塔山、五泉山等
今年4月,我和旅游团里的十几个朋友一起,花了一个多星期,从重庆到陇南的景点,一路到兰州。以下按拍照顺序介绍:
1-3:关鹅沟,游客少的好地方,是看冰雪和瀑布的地方。
4-6:扎加纳,一座由令人向往的天然岩壁构成的石头城。
7到9:郎木寺,格鲁派寺院,藏传佛教。
10-12:拉卜楞寺,世界藏学院。
13:果芒湿地,丹顶鹤生活的地方。
14.15:桑草地,草甸草地。
6-18:刘家峡黄河水电站,黄河上游大型水电站。
19.20:兰州,中山桥,黄河之母。
美丽的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的总称。它们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的悬崖上。秦第二年苻坚公元366年,有门萨崇拜者来到这里。看到鸣沙山上金光闪闪,佛数千,于是萌发了心,不断修建,成为佛教圣地,取名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印度的传统石窟以石头为主,而敦煌莫高窟的造像因为岩石不适合雕刻,所以以泥塑壁画为主。一般整个洞穴之前都是圆塑,后来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以壁画为背景,融合了造型和绘画艺术。唐代莫高窟有千余窟,现存492窟,其中魏32窟,隋110窟,唐247窟,五代36窟,宋45窟,元8窟。北朝的石窟中,主像通常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佛,主像两侧是两危佛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雕像的背面往往与壁画相连。
2.首阳山的AAAAA
响堂沟,位于首阳山威远县城东南34公里的莲峰乡,海拔2186-2509米。因其居众山之首,阳光最先照射而得名。
首阳山商朝初在古柱(今河北省卢龙县)的伯夷和舒淇的两个儿子让位于他们的继承人,他们相互联合,直到周朝。之后,他们听说吴王砍杀了马。因为武王没有他听不进去,很生气,拒绝吃苏洲。他西行至首阳山,摘魏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成为陇右名山。秦汉建此县时,定名为寿阳县。
魏首阳山的源头最早见于《庄子说伯夷,蜀齐赴祁阳,与伐殷,曰:我听说过古代的学者,但是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拒绝担任他们的职务。今天天黑了,周德没落了。它又不是周画我的身体。如果它如果不好,我会把我的二儿子带到寿阳山的北边,然后我就饿死了。东汉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赋》齐一在寿阳、陇西、寿阳山等地饥寒交迫。
渭源创建于秦末汉初,名寿阳郡,隶属陇西郡。这个县以这座山命名。这不是直到西魏文帝大同十七年(公元551年)才改称威远县。据此,威远首阳山得名最早,历史悠久。齐一隐居采集蕨类植物直到饿死,那是最好的首阳山。
3.AAAAA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个子景区之一,位于秦岭西端北侧,距市区28公里。十六国以后的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余个朝代,成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中国第二大艺术宝库,有洞窟194个,泥塑石刻7800余件,壁画1000余平方米,崖亭8座。中国大型洞穴群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艺术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县麦基乡南侧,是西秦岭至小陇山前的一座孤峰,相对高度142米。山峰呈圆锥形,红色砾石地层略呈水平状。因岩体形状似乡村麦丘而得名,是龙源麦丘型的丹霞地貌。
4、嘉峪关AAAAA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鱼市,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门户。它曾被称为河西的咽喉在历史上。关城附近建起了一座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街道干净,城市的西北面是著名的嘉峪关长城,西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城市的四周是广阔的戈壁滩。嘉峪关气势磅礴,从嘉峪关到酒泉的距离只有20多公里。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延千里;北有龙首山、马鬃山,面向祁连山,居河西。嘉峪关的魅力在于这个词关。整个关城分为三层:外城、瓮城、内城。结构巧妙,可以说固若金汤。新长城仍在关城外修建。人造景观如此之多,后人可以不要告诉谁真实还是谁假的,不管是不是这是福是祸。旁边的长城博物馆值得一去。里面的很多文物和介绍都让人耳目一新。嘉峪关城保存完好,建筑宏伟。嘉峪关城里有两条比较繁华的美食街,一条是振兴市场,一条是镜铁市场,面食种类很多。
5.AAAAA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公里处。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泾河环绕,最高峰海拔2100米。山上郁郁葱葱,风景秀丽,有日月峡、玉仙峰、七峰峰、千丈岩、绣球峰、鹏化岩、桂云洞、黄龙泉、丹蒂崖等名胜古迹。传说黄帝曾在此问余光成子。从秦汉到宋、元、明、清,这里修建了寺庙,铸造了30多座铜钟、铜像,雕刻了40多座纪念碑,把下闻道宫变成了道教十派的常驻地。山上有8座古建筑、9座宫殿、18座院落、42座寺院,道观极为繁盛。清同治初,寺庙被毁。
6.马家窑遗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口遗址因首次发现于距今约50004500年前的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包括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瓦文化。下部与庙底沟型文化层重叠。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房屋,多为地下窑洞,宅址旁有公共墓地。彩陶葬多,底色以橙红色为主,以黑色(有的有白色)图案为主。石器有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还有盘形工具和铲形工具,磨得很细。另外,1975年在马家窑出土了一把钢刀,经鉴定为青铜器。从地理上看,马尧式彩陶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范围南至西欧国家走廊、青东北和川北,北至宁夏南部,东至整个陇东。1923年8月至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考察马家窑遗址,在甘肃临洮县洮河西欧国家岸边首次发现并标定了马家窑遗址,因此得到了树叶,其年代约为5800年前。20世纪50年代初,马家窑遗址被甘肃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鸣沙山AAAA-月牙泉景区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像一把利刃,整座山由油性细粒黄沙组成。爬山的时候只觉得脚下的沙子会发出声音。虽然我深一脚浅一脚,但我会再退一步。爬山是极其困难的,但我仍然觉得很有趣。我已经用尽全力爬上了山顶。此时,我感觉到一股带着细沙的劲风,向我的身体袭来,歌声不绝于耳,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就消失了。据说一阵狂风吹来,山顶落下的碎石随着人体一起落下,沙山发出巨大的声响。平日微风吹来,宛若弦竹,故名鸣沙山。鸣沙山的日落景色更是令人陶醉,是必去之地。月牙长约300米,宽约50米,环绕鸣沙山。泉边白杨婀娜,泉中鱼儿悠然游。泉水是浅蓝色的,清澈柔和,可口香甜。它因水面像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一个如梦似幻的谜。千百年来,没有被流沙淹没,没有被干旱干涸。堪称天下第一大漠泉,令人叹为观止。
8.敦煌
敦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位于中国西北河西走廊西端,北纬40度10分,东经92度48分。它毗邻董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溪县,南与青海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隔江相望。它是一个被群山、沙漠和戈壁包围的小绿洲。面积31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9.3度。
敦煌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着辉煌的篇章。自汉唐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和中西交通要塞,是华容道交出的大都市。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独特迷人。现存石窟寺庙、古墓葬、汉长城、关隘、古城、封锁线、古驿站等文物241处。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举世闻名的人类文化遗产,阳关、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传说中的卧瓦池、三味山、丫蛋鬼城,尤其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玉林石窟的文化艺术,汉长城、悬泉古迹,都令人神往。
9.西汉时期的酒泉古迹
西汉景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1.9公里处,占地27万平方米,其中天然湖泊5万平方米。是源于西汉史实,展现伟人雄风,融合江南美景的古典园林。
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以东1.9公里,占地27万平方米。它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下来的中国园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有酒泉景区、月亮洞、金珠、西汉景区、祁连程波、深云、屈原餐饮秀、花月双清、鲁班晚舟八大景点。古树名木,高耸于太阳之上;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被誉为塞外江南明珠。今天,它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
西汉门楼矗立在著名的酒泉遗址前,是酒泉公园的南门,也是公园的正门。由主体和母体组成的房子,风格古朴自然,气势恢宏壮阔。
10.拉卜楞寺是AAAA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和凤山冲积成一个盆地,藏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与d一起
六大佛学院,即宪宗司文学院、密宗上学院、密宗下学院、厚润天文学院、医学院和赫瓦吉拉法学院。其中,司文学院是整个寺庙的中心,包括前殿、正殿和后殿。大殿前有藏王松赞干布雕像;大厅里悬挂着慧觉寺,是清朝乾隆皇帝赐的。正殿11间,宽100米,深75米。它有140根柱子,可以折叠,可以容纳4000人同时念经。
中国历史性创造
郑国渠
郑国渠是以泾水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农田的水利工程。《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都说,它的渠首工程,东起中山,西到瓠[hù胡]口。中山、瓠口后来分别称为仲山、谷口,都在泾县西北,隔着泾水,东西向望。它是一座有坝引水工程,1985年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秦建明等,对郑国渠渠首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经勘测和钻探,发现了当年拦截泾水的大坝残余。它东起距泾水东岸1800米名叫尖嘴的高坡,西迄泾水西岸100多米王里湾村南边的山头,全长2300多米。其中河床上的350米,早被洪水冲毁,已经无迹可寻,而其他残存部分,历历可见。经测定,这些残部,底宽尚有100多米,顶宽1—20米不等,残高六米。可以想见,当年这一工程是非常宏伟的。
关于郑国渠的渠道,《史记》、《汉书》都记得十分简略,《水经注·沮水注》比较详细一些。根据古书记载和今人实地考查,大体说,它位于北山南麓,在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白水等县二级阶地的最高位置上,由西向东,比降为0.64/00,沿线与冶峪、清峪、浊峪、沮漆(今石川河)等水相交。将干渠布置在平原北缘较高的位置上,便于穿凿支渠南下,灌溉南面的大片农田。可见当时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测量的水平也已很高了。不过泾水是著名的多沙河流,古代有“泾水一石,其泥数斗”的说法,当代实测,为171公斤/立方米,郑国渠以多沙的泾水为水源,这样的比降又嫌偏小。比降小,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渠道易被堵塞。
渠建成后,经济、政治效益显著,《史记》、《汉书》都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xì戏]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一钟为六石四斗,比当时黄河中游一般亩产一石半,要高许多倍。
富平郑国渠遗址:流经富平的郑国渠,全长约150公里,可灌溉18万余公顷。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公里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郑国渠修成后,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郑国渠首遗址,目前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http://bk.baidu.com/view/113186.htm
白渠 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白渠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白渠西起自池阳谷口郑国渠南岸(水经注:“水出郑渠南”),引出泾河水流向东南,经池阳、栎阳向东到下邦后折向南注入渭河,全长二百里,受益农田四千五百余顷。由于泾河含有较多泥沙,白渠也为关中平原农田带来了肥沃的沉积土壤。时人赞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http://bk.baidu.com/view/84526.htm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http://bk.baidu.com/view/6654.htm
故宫
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南京故宫——御茶园南京故宫, 又称明故宫,是明朝初期的皇宫。
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 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 初称"吴王新宫", 后又称"皇城". 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 故新宫建筑规模有限, 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 东西两侧空地均未兴建宫室. 新宫东西宽790米, 南北长750米, 有门四座, 南为午门, 东为东华门, 西为西华门, 北为玄武门. 入午门为奉天门, 内为正殿奉天殿, 殿前左右为文楼, 武楼. 后为华盖殿, 谨身殿. 内廷有干清宫和坤宁宫, 以及东西六宫.
洪武元年 (1368年), 朱元璋即位称帝, 以应天府为南京, 开封为北京, 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 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 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 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
洪武八年 (1375年)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 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 增设了午门左右两阙, 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了东西角门, 并增建文华殿, 武英殿等建筑. 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 再次增建, 在皇城外增设宫墙, 以新墙之内为皇城, 原皇城改称宫城. 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 承天门, 金水桥, 形成"T"字型广场, 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门. 广场东侧为五部 (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 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清灭南明后, 改南京为江宁, 将明皇城改为八旗驻防城, 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 康熙年间, 曾取明故宫石料雕件修建普陀山庙宇. 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 没有使用明故宫作为宫殿基址, 而是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 此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 至太平天国灭亡时, 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
明故宫现存午门, 东华门, 西安门门阙, 以及内外五龙桥, 柱础, 碑刻等建筑遗迹.
http://bk.baidu.com/view/5681.htm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1]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http://bk.baidu.com/view/15129.htm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众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7,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万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之称。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早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http://baike.baidu.com/view/17850.htm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
http://bk.baidu.com/view/7398.htm
莫高窟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龙门石窟
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
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什么时重修
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是在2018年进行了重修。
听说你对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的重修时间感兴趣,那我来告诉你吧!经过我的调查研究,我得知这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建筑在2018年进行了重修工程。这次的重修工作让故居焕发新颜,再次展示了它的历史魅力。
为了更好地回答你的问题,我会从几个角度来解释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何时进行重修,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你解释。
让我们从历史背景角度思考。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建筑,承载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居遭受了自然风雨侵蚀以及人为损坏等问题,导致其状况不佳。因此,在2018年,相关部门决定对其进行重修,以保护和展示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
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重修故居也是必要的。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由于年代久远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故居的部分结构出现了老化和损坏。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重修工程在2018年启动并完成了。
让我们从旅游发展角度来考虑。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是一个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通过对故居进行重修,可以提升其整体形象和游览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这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传承历史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甘肃共和国开国将军张明远故居在2018年进行了重修工程。这次重修不仅修复了故居的损坏部分,更是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完好的历史遗迹。重修工程的进行不仅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也是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传承文化。希望这个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将非常愿意继续帮助你!
后缀:驻站观察丨甘肃天水:文保院落为何“变味”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