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10分钟充电能跑400公里 宁德时代发布神行超充电池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10分钟充电能跑400公里 宁德时代发布神行超充电池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赵语涵
新能源浪潮下,动力电池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已实现,而破解里程焦虑的关键痛点仍在充电速度上。
8月16日,宁德时代首次举办线下发布会,剑指“超充”。发布会上,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亮相,该电池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充电速度,并达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
一旦实现10分钟充电够跑400公里,那么充电时长将与加油时长进一步接近,这将利好新能源汽车更大程度普及。这款电池何时能够装车?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透露,依托目前的制造能力,神行将于今年年底实现量产,搭载神行超充电池的纯电车也将在明年一季度上市。宁德时代与长安、华为共同打造的品牌阿维塔8月16日晚表示,将成为最先搭载神行电池的品牌。
此前,特斯拉、小鹏、理想等车企都不断发布超充技术,让充电效率一步步实现15分钟可充200公里、10分钟可充200公里等。此次宁德时代又将充电速度大幅提升,这一突破在技术上如何实现?
高焕从多方面介绍了神行电池的技术创新:首先,提升锂离子脱出速度,超充电池采用超电子网正极技术、充分纳米化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并搭建超电子网,降低了锂离子脱出阻力,使充电信号快速响应。
同时,在负极材料方面,超充电池采用了最新研发的二代快离子环技术,对石墨表面进行改性,增加了锂离子嵌入通道并缩短嵌入距离,为离子传导搭建“高速公路”。此外,超充电池还通过降低锂离子传导阻力、改善锂离子液相传输速率来提升充电速度。
充电速度大幅提升后,安全是否有保证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据悉,超充电池使用了改良的电解液,并配备了高安全涂层隔膜,为电池安全上了“双保险”。同时,通过智能算法对全局温场进行管控,打造故障实时检测系统,克服快速补能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
当前,不少纯电汽车车主都遭遇“过冬难”问题,冬季续航缩水、充电变慢情况普遍。在这方面,神行超充电池也有所突破。常温状态下,超充电池10分钟可充至电池容量80%。而在-10℃低温环境下,超充电池也可实现30分钟充至80%。高焕解释,这是因为宁德时代在系统平台上采用电芯温控技术,低温环境下可以快速加热到最佳工作温度区间。
此外,想要实现超快充电速度,配套神行电池的超充设备建设也需跟上。此次,宁德时代并未透露实现10分钟充电至400公里需要匹配多大功率的超充设备。不过记者在参观宁德时代位于福建宁德的园区时看到了该品牌打造的首个超充站,配备了最大功率600kw(千瓦)的超充设备。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将通过自建、合作运营等多方式,力争年内在多个一线城市建设100个大功率超充站。
磷酸铁锂4c电池放电效率
这个电池放电效率为充电10分钟可以获得400km的续航里程(30分钟充满80%)。
宁德时代通过在平台上的优化,导入了电芯温控技术,解决磷酸铁锂低温快充的难题。即便是在零下10度的低温环境下,这款神行超充电池也可以实现30分钟获得80%电量。而且,在对正极提速、石墨烯创新、超高导电解液配方、多梯度分层极片设计等操作之后,让神行电池拥有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km的表现。
上海车展观察:宁王发力 车企电池自主死路一条
“从保障供应角度,车企可能自制一部分电池。但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独立第三方电池供应商,有能力为重要的车企客户提供其主要的电池供应。”在宁德时代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议中,曾毓群这样强调?。
在2023上海车展上,以宁德时代为首的电池供应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声明。
电池赛道选手真不多!
不少媒体将上海车展笼统定义为:自主车企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全面转型的舞台。但电动化在上海车展上呈现出的转型程度有多大?似乎没一家说得清楚。
方得智驾“上海车展观察”系列曾对车展之上的部分车企混动产品、技术、趋势做过解读——混动是传统车企切入新能源赛道的优势路径。而时刻影响混动市场地位的电池,在上海车展之上也迎来一次不小的“爆发”。
从展品来看,同样是零部件,相比于自动驾驶,电池展品的数量“少得可怜”。但上海车展上与电池相关的展品却基本上决定了下一代电动化市场的竞争格局。
展会上,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正式发布,现场展区同时展出的还有麒麟电池、钠离子-锂电AB型电池;蜂巢能源则首次对外展出了龙鳞甲长薄方形叠片电池、46系大圆柱电池,并将在今年将叠片技术3.0-“飞叠”导入产线;欣旺达发布了超快充“闪充电池”;亿纬锂能则推出方形叠片、46系大圆柱电池;中创新航推出了顶流圆柱电池、OS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瑞浦兰均则首次发布问顶电池158Ah、200Ah……
细数下来,车展之上参展的电池供应商不到10个,主要推出的电池种类主要为:主流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形状的叠片电池),圆柱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但在电池思路上,供应商企业试图打造不同品牌道路。
例如,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500Wh/kg,依靠凝胶态的电池液,在突破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了安全性的跃迁。而与之对应的,就是不少企业密集推出的半固态/固态电池,在此前的业绩发布会中,曾毓群也明确指出,宁德时代不会做固态电池。这也将宁德时代拉到了一个与其他供应商相对对立的立场。曾毓群此前也强调:“无麒麟不高端。”这些都将宁德时代的产品定位确立在了高端新能源车的应用市场。
而欣旺达的“闪充电池”10分钟可从20%充至80%SOC,同时可提供大圆柱和方形两种解决方案。自2022年推出1.0闪充电池以来,欣旺达一直试图突破充电速度的极限。从10分钟充电200公里续航到400公里,持续推进。
但从整体来看,电池供应商的需求目的又相当一致: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安全性,是每家电池供应商都在强调的核心命题。相比于自动驾驶,当前的电池供应商呈现出技术小领域破发的稳固市场竞争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加速直追,电池自主有实现弥补差距的可能。但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造电池更像临时起意的打算,想追上电池供应商小领域的技术突破,还有极大差距。
车企追不上电池供应商
4月20日,宁德时代官微发布了上海车展上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全部车型,上汽、东风、北汽、一汽、长安、长城、吉利、奇瑞八大国内主流车企旗下车型均在列,仅比亚迪和广汽不在阵中。
同时,在车企展台上,与电池相关的展品除了独立展出的纯电、混动平台架构,最常被提及的,就是800V+4C平台,这已经基本成为大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新一代纯电车的标配。
无论是比亚迪、路特斯、长安深蓝、小鹏、蔚来等“老牌新能源车企”,还是首次登陆上海车展的创维、领航,推出的全新纯电车型中,都搭载了800V+4C平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纯电车型充电和续航焦虑的时代正在过去。
但对电池供应商来说,800V+4C只是一部分,纯电车型上电池达标的基本标准是1000+KM续航和6C快充。
瑞浦兰均问顶电池可以让中镍三元电池续航突破1000KM、高镍三元动力电池有望达1200KM;欣旺达闪充电池2.0解决方案的起步标准是1000KM(三元);蜂巢能源龙鳞电池可兼容碳酸铁锂、三元、无钴等方案,续航里程1000+KM,覆盖1.6C-6C的快充体系。
虽然大部分续航超千公里的电池仍未实现量产,但电池的长续航和高效快充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意味着,专注于电池市场的供应商的技术发展目标比车企的需求高一到两个维度。
而依靠电池自主解决的车企,重心更多集中于锂矿和低价碳酸锂等中低端电池市场,对三元锂、钠离子、凝聚态、半固态/固态电池应用的高端市场的影响几乎为零。
在近期的一次电话会议中,比亚迪透露出未来将自研固态电池搭载到仰望车型上的可能性。在广汽的展台之上,搭载最新自研弹夹电池2.0的昊铂 SSR,使用的电池依然是碳酸锂电池,这在百万级豪车中,并不常见。
这些都意味着,电池自研,在车企长久的发展中要产生效益,车企的产品序列发展必须要覆盖到中高端市场,同时电池、锂矿序列同样覆盖到中高端市场,发挥出规模化效益。即要通过规模化自给自足来弥补专业化不足产生的技术空白。
否则,车企的电池自主很可能只是造出一家不那么专业的电池供应商,也成为一家不需要那么多电池的车企。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已经成为能独挡一面的电池供应商,但长城的部分车型,依然要搭载宁德时代的电池。
电池市场相对于自动驾驶市场来说,更稳定,但技术壁垒和应用市场壁垒反而更高。
车企要想追上,必须成为需要所有技术的车企。而每一次供应商小规模的电池升级,都需要企业先投入自己并不需要的成本,但收益可能为零。
在这样的博弈状态之下,除了比亚迪,可能其他车企都会逐渐让渡电池自研的自主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方得智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充电15分钟,续航1000公里,宁德时代开启快充时代,已获央视认可
电动 汽车 凭借着环保节能实惠等高性价比优点,成为我国民众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充电难和充电慢是电动 汽车 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我国一家公司在该问题上终有所突破,并且登上央视舞台。
针对电动 汽车 存在的问题,世界上生产智能 汽车 电池的厂商都在积极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也不例外,最近宁德时代公司就对此有了新的解决途径。
宁德时代是在2011年成立的,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是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已经有着不小的成就,尤其是在锂电池出货量方面,它从2017年开始就位于世界领先位置。
据悉现在宁德时代研制的电池包只需要充电15分钟就可以行驶400公里,最长的续航甚至可以达到1000公里 ,而宁德时代快充技术的成就归根结底还是对电池的研究。
众所周知电动 汽车 续航里程多少的关键取决于电池 ,宁德时代公司深知这一道理,因此公司的研究团队对电池内部的材料进行升级更新, 使其里程从200公里提升至了700公里 。
宁德时代不断更新技术,将60nm电解槽的厚度降至0.1nm内,至此宁德时代研制出来的电池密度每公斤超过220瓦时。
宁德时代对电池密度的不断深入研究,使电池密度不断提高,进而也使得电动 汽车 的续航里程持续增加,如今已经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电动 汽车 续航能力的增强, 不仅可以促进宁德时代的发展,增加消费者数量,提高市场地位 ,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智能 汽车 领域的发展, 加快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步伐 。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了央视的关注及认可,央视新闻特此对公司开启电动 汽车 快充时代进行了播报。
宁德时代能够实现电动 汽车 充电15分钟,就可以续航400公里,主要还是与公司本身的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宁德时代一直以来采用高薪向 社会 招纳技术型人才措施,其现在公司内部的研究人员可达5529名,据悉到去年年底,公司已经获得的专利数达到3317项 。
公司在2020年的营收达到503.19亿元,相较于之前增长了9.9%,动力电池系统销量达到44.45GWh,相较于去年增长了10.43%。
凭借着雄厚的经验以及人才的培养招募,宁德时代在我国动力 汽车 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
宁德时代公司已经针对动力 汽车 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解决,促进了电动 汽车 的永久性发展,巩固了公司在该领域的地位,相信今后宁德时代会带领国内其他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快充落地还要过几道坎儿?
“在家充电方便,就是速度太慢,要充8小时左右。”正如电动 汽车 车主张先生所言,越来越多的电动 汽车 用户,都希望自己的电动 汽车 能实现安全快速充电。
4月27日,小康公司宣布,其旗下小康电动 汽车 EC36具备了快充功能,可在2.5小时充满电。同日,蜂巢能源也在上海车展上首次推出蜂速快充电池技术,称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此前,广汽埃安也称具备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的新技术,一度引发热议。
快充产品不断涌现
从充电市场及车企的电动 汽车 产品来看,电动 汽车 快充技术正成为国内外中高端电动 汽车 的发展趋势。
近来,多款跨国品牌新车型都具备了支持快充的技术,如起亚EV6全系车型支持400V和800V充电,电量从30%充到80%仅需14分钟;现代IONIQ 5最新800V高电压平台支持高达350kW的超大功率快速充电;宝马BMW iX xDrive50、奥迪A6e-tronConcept、奔驰EQS、福特Mustang Mach-E、大众ID.4 X、沃尔沃旗下极星Polestar 2等外资中高端新车均支持快充。保时捷也正在研发硅负极取代传统石墨负极的高性能电池,以获得更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中具备快充的电动车型也越来越多。其中,华为与北汽新能源联手打造的极狐全新车型阿尔法S宣布,搭载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充电15分钟电量可从30%充至80%;吉利旗下全新品牌车型极氪001支持最高360KW超级快充;东风岚图FREE 汽车 也宣布,正在研发基于超高压平台的超级快充技术等。上汽集团旗下的新品牌智己 汽车 L7上,还支持无线快充技术。广汽推出的石墨烯超级技术,规划推出6C- 500km(C即与普通慢充相比的快充速度倍数)、3C-500km两个版本的快充电池,今年9月将首次搭载在广汽埃安AION V上。此外,蔚来ET7、小鹏P7、高合HiPhi X等信造车企业的新车型上也都标配了快充。
面对快充,不仅车企在努力,而且动力电池企业也加入了“抢风口”的竞争潮流之中。蜂巢能源近期首次对外发布全新快充技术和对应的电芯,其中第二代4C快充电芯容量165Ah,能量密度大于260Wh/kg,20-80%快充时间10分钟,预计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领湃新能源通过自主设计的离子快穿通道,实现了动力电池4C充电,15分钟充电5%-85%,未来可使充电时间小于10分钟。宁德时代推出的快充电池,可实现15分钟充满80%,其目标是将快充时间缩短至9分钟。
技术需要新的突破
快速充电技术之所以一直没有普及,因为其中为了充电安全,大多数乘用车量产应用的动力电池,充电倍率基本都不超过2C。
“快充状态下的动力电池安全,主要涉及产生析锂、电解液分解、电池过热等问题,当然现在技术条件下还会缩短动力电池寿命。”汪爱民介绍,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主机厂和动力电池厂商对超大功率的快速充电持谨慎态度。近来推出的快充车型,主要是应用了陶瓷涂层隔膜、耐高压高温电解液、正极材料包覆、新型负极材料等技术进步的成果,但电池寿命受影响的问题仍未解决。
近来,华为推出业内首个智能闪充动力域全栈高压解决方案,基于800V左右的平台架构,包含了高压车载充电系统、高压异步电驱动系统、高压同步电驱动系统、高压电池管理系统、直流快充模块、三电云及高压热管理系统。在搭载该技术的极狐阿尔法S(HI版)上,可以实现15分钟充电电量从30%充至80%。预计到2025年,华为将推出1000V电压,600kW功率的高压快充方案,5分钟即可实现充电30%-80%,实现真正的快速充电。
设施落地尚存困难
事实上,电动 汽车 快充并非车企或动力电池企业一家就可以实现,其中不仅涉及动力电池技术、控制及热管理技术等,还需要充电设施、电力供应部门等环节的助力,因此,这也成为一个需要产业链多环节共同配合的系统工程。
仅仅是充电设施建设,就存在难题。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充电设施网络建设发展快速,2015年之前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5万根,但是截止到2020年12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就已经达到80.7万根,但快充设施数据极少。客观而言,“十三五”期间基本解决了我国充电设施从无到有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充电设施规模仍存在缺口,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充电效率仍需提升,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大功率快充设施短板明显等。
“快充所需的大电流、大功率,需要电力部门更换配电设备,加上建设费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笔资金谁来出,建设之后谁来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车企虽然有快充的电动 汽车 ,但也难以承受在各城市建设快充设施所需的巨额资金,由此导致了快充普及的多重瓶颈。”汪爱民认为。
据了解,目前电动 汽车 的充电桩配备还是以慢充为主,过于耗时;一些新公交、物流配送等大型车辆充电更需要专用场地,但眼下大中城市的设施仍然不般配;在一些大型停车点,由于新能源车车位标志不明显,有些带充电桩的车位被传统车辆随意挤占,致使充电桩无法发挥作用。
“所以,应该由主管部门出面,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建设快充设施。”魏冬表示,一方面,要在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之时,就明确快充和慢充设施要有一定比例;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有条件的充电站内增加快充桩等设施。
“还有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国内充电设施建设相关法规、标准的缺失,不利于这一产业发展,应尽快予以解决,才能加速电动 汽车 产业的发展进程。”汪爱民说。
充电5分钟行驶400km,新一代ChaoJi充电技术了解一下
6月1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CHAdeMO协议会、东京电力控股株式会社共同主办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日联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了新一代ChaoJi充电技术白皮书与CHAdeMO3.0标准。
新一代的ChaoJi充电技术路线发端于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需求,是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解决方案,解决了国际上现有充电系统存在的一系列缺陷和问题,在充电安全、充电功率、结构设计、向前兼容性及面向未来应用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ChaoJi充电技术的诞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安全的、可靠的、低成本充电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的实车测试结果显示,ChaoJi充电技术的最大充电电流可达360A,未来目标是充电功率可高达900kW,仅需充电5分钟就能行驶400km,电动汽车充电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由于ChaoJi紧凑的设计以及可扩展性,可以使之运用于中小功率的应用场景,覆盖主流乘用车领域的同时,还兼顾了重载车辆以及轻型车辆等特殊要求,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随着ChaoJi充电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动汽车车主的用车体验将大幅提升,不敢开电动汽车出远门、特殊电动车辆需特殊对待等诸多问题将逐步迎刃而解。未来,与给燃油汽车加个油的时间相比,使用ChaoJi充电技术的电动汽车同样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加足电力、整装待发。
下一步,中日将积极携手营造ChaoJi充电技术的产业生态环境,联合国内外的汽车制造厂家,同步进行充电技术的升级和标准的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新一代ChaoJi充电系统纳入国际标准,使ChaoJi成为具有全球兼容性的通用标准。
ChaoJi是什么?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安全、充电体验等产业发展瓶颈不断凸显,成为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充电体验差是新能源汽车用户反映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充电时间长、充电互联互通差,为充电耗费的时间过长,降低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从现在的百万级向千万级发展来看,需要提前研究、提前布局未来的充电技术发展方向。
一、?ChaoJi技术方案概述
电动汽车新一代的ChaoJi充电技术路线发端于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需求,是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解决方案,解决了国际上现有充电系统存在的一系列缺陷和问题,在充电安全、充电功率、结构设计、向前兼容性及面向未来应用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ChaoJi充电技术的诞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安全的、可靠的、低成本充电系统解决方案。ChaoJi寓意更快捷、更安全、更兼容。
二、?ChaoJi技术方案的发展历程
2016年3月,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大功率充电的探索工作;
2017年5月,充电设施标委会大功率充电技术与标准预研工作组成立,提出了大功率充电接口设计思路、启动大功率充电示范项目建设;
2018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日本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器协会(CHAdeMO协议会)签署了技术和标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大功率充电领域技术研究与国际标准制定;
2019年,北京、南京、济南、许昌、深圳和常州等地建成大功率充电示范站,示范项目采用ChaoJi技术的大功率充电设备及液冷充电枪,对北汽、一汽、奥迪、戴姆勒等不同车型开展了实车测试;2019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一届新型充电接口项目国际会议正式将中国提出的新一代充电技术命名为ChaoJi,寓意更快捷、更安全、更兼容。来自中国、日本、德国、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推进ChaoJi项目的技术研究、验证和国际化;2019年10月,在中国上海举办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技术与标准预研工作总结会,全面展示研究成果,获得日、美、欧等国专家的广泛认可;
2020年3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编制ChaoJi充电技术白皮书,全面阐述了ChaoJi充电系统、通信协议、连接器等技术方案、未来标准和产业规划等。日本基于同一解决方案同步编制了新一代充电标准CHAdeMO3.0。?
三、?ChaoJi技术应用场景
ChaoJi的最大充电功率可以达到900kW,最高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行驶400公里的目标。同时由于ChaoJi紧凑的设计以及可扩展性,可以使之运用于中小功率的应用场景。不但覆盖了主流的乘用车领域同时也兼顾了重载车辆以及轻型车辆等特殊要求,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四、?ChaoJi技术特点
ChaoJi充电技术是基于国际三种主流直流充电系统和充电接口技术研发的面向下一代的全球统一的充电接口技术,在完全向前兼容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了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传导充电技术路线的升级。
1)?解决现有问题。ChaoJi充电系统解决了现有2015版接口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如公差配合,IPXXB安全设计、电子锁可靠性以及PE断针和人体PE的问题。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电击防护、防火及热安全设计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提升了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
2)?引入新的应用。ChaoJi充电系统已经率先在大功率充电中得到应用,最大充电功率可提升到900kW,解决了一直以来存在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同时为慢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加速了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的发展。
3)?适应未来发展。ChaoJi充电系统也为今后的技术升级做了充分的考虑,包括具有超大功率的适应能力、支持V2X、信息加密、安全认证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未来通信接口从CAN向以太网升级,为千安以上超大功率充电预留了升级空间。
4)?兼容性好,不改变现有车桩产品。采用适配器方式解决了新车到老桩充电问题,避免了对原有设备和产业改造的难题,可以实现技术平稳升级。
5)?与国际接轨,引领发展。ChaoJi充电系统在研究过程中,就充电连接器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讯协议、向前向后的兼容方案以及国际标准化等方面与日本、德国、荷兰等专家开展了深入的合作,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信息交换,为ChaoJi充电方案成为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ChaoJi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Chaoji充电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着在便捷性和兼容性。
便捷性体现在快充,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充电五分钟续航200公里,对于轿车来讲是可以解决客户的需求的。当然快充需要我们关注安全性和耐久性,快充会导致电池负极的电位急剧的下降,从而产生析锂,不仅会带来寿命的问题,也会带来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发展无析锂的快充技术,要发展新的热管理技术来保持无论多快,我们电池的温升不要超过45摄氏度,同时,还要考虑冬天低温下充电,需要用新的快充技术,来满足我们既便捷又安全,电池寿命还长的目标。Chaoji充电技术的兼容性体现在和现有设备的兼容方面,我们将来总的功率并不变,但是我们将现行并行的慢速直流充电,发展成串行的快速充电,只是改变了我们充电的模式,这样就有很好的兼容性。
ChaoJi技术是多国进行讨论的结果,是国际合作的结果。我深信电动汽车的发展,标准也需要国际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公平的竞争,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在这中间充电设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标准化来带动我们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
充电技术能把电动汽车跟能源连接起来,通过大规模的普及,我们的电动汽车就能作为一个储能的装置,解决我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引入,最后带动我们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革命,实现人类低碳可持续发展。?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阙诗丰谈到大功率充电与电网协同时表示,ChaoJi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我们充电的快捷性和安全性,推动国际标准的统一接口,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加快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功率充电一定会给电网带来一些负荷的冲击,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所以在整体方案和未来部署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优化和调整,我们会考虑到每个区域电网和配网负荷的需求特性,然后去考虑配置大功率的充电设备。我们也会加强车和网之间的互动,提高我们电网系统的调峰能力。我们还会采用一些光充储技术。在某些需要电源而又没有电源的地方,提供一些额外的配网能量,形成和我们电网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在整个ChaoJi充电技术的应用方面,我们始终着重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我们会和主机厂联合开展一些技术的应用,包括下一步的升级和国际化的工作,新老接口的兼容,让主机厂在整个汽车生产,不会形成太大的压力,实现用技术来引领整个充电标准提升的平稳过渡,这样可以保证它的经济性,也能保证它的安全性。
东京电力公司首席专家,经营战略研究院院长长崎桃子祝贺ChaoJi白皮书和Chademo?3.0技术文件的发布。她认为,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统一不仅是电动汽车推广者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行业的夙愿,因为它可以实现统一,并且不会浪费任何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也是电动汽车行业认同的最合理的解决方案。CHAdeMO标准是唯一能够使量产的电动汽车具有双向充电功能的技术文件,很高兴通过ChaoJi项目实现充电标准的统一。?
宁德时代乘用车解决方案部副总裁王升威表示,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全面超越,需要在两大领域形成快速的突破,其中第一个领域是续航里程带来的里程焦虑,目前随着新能源电池的快速发展,整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得到快速提升,可以说目前续航里程,带来的里程焦虑,已经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第2个问题是以充电时间为代表的使用便利性,仍是行业的一大短板,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和普及的主要障碍。要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应用,需要车、电、充电桩、网各领域协同合作,也需要中日两个新能源大国的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技术产品标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作为一个电池生产公司,宁德时代在快充锂离子电池方面,有着快充电芯的开发和应用经验,先后开发了“快离子环”,?“超电子网”等核心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快充能力,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这样一个目标。CATL在快充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目前可以支撑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从低速电动车的慢充,到私家车的40分钟以内,运营车的30分钟以内的快充,还有高端车豪华车,超级跑车15分钟之内的超级快充,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可以说目前,就锂离子快充电池而言,已经不是大功率充电的瓶颈,它完全可以支撑我们项目的推广和应用。?
IEC?SC23H?主席Gacomo?Scainelli评价道,ChaoJi在近年所有模拟测试中的表现,让我认为ChaoJi?是当前最好的连接器技术,它代表了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组件的技术水平,ChaoJi可能是未来统一的直流充电连接器的雏形。作为IEC?SC23H主席,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尽快进入IEC以便所有的国际社会都能使用。?
图文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后缀:10分钟充电能跑400公里 宁德时代发布神行超充电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