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 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 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
来源:中国新闻网
【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8月22日电-中新财经谢艺观-《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随着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上映,今年的暑期档口碑、票房双收。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17日,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超177亿,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最高票房纪录。但在电影票房“节节高”的同时,关于电影票价的吐槽也不绝于耳。“电影票价为何这么贵”“19.9元一张的电影票怎么不见了?”
“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元”
“上个周末,在家附近的影城买了两张《封神第一部》的电影票,花了100多块。”生活在北京的小玉常趁着闲暇时间去影院看电影。她记得以前国产电影票并没有那么贵,“但现在几乎每张都要50元以上了。”
上涨的电影票价困扰着不少人:“七八十元买一张电影票,一家6口仅看场电影就花了400多元。”“前两年,还能一百块买三张电影票,如今票价都要40多了。”
这些年,电影票价具体涨幅情况如何?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2023年的平均票价达到42.7元。对比历年数据,电影票价总体呈上涨态势,且自2021年进入40元区间后,连续三年票价有所上涨。
另外,相较二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票价明显较贵。继2022年冲上50元大关后,2023年,一线城市平均票价达到51.9元,二三四线城市近两年则涨至40元以上。
虽然平均票价已达到四五十元,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不同影院、不同时段的票价差距也较大。
以北京为例,中新财经搜索近期热映电影《孤注一掷》在不同城区影院的票价,最高能达到81元起,最低仅需30元;同一影院的热门时段价格比冷门时段亦高出不少。
另外,一些影院的观影区会划分多个区域,以设定不同的票价,这也将票价拉得更高。一位消费者就提到,看电影如果想坐中心区域,需要花费70.9元。在她晒出的截图中,即使是普通区域,票价也要50.9元。
“区域座”也引发一些人的不满,“以前只是分普通厅和VIP厅,现在连一个厅都要分区收费了,这是在向演唱会看齐吗?”
19.9元的电影票为何不见了?
目前的电影票价,让众人怀念起曾经电影优惠券“满天飞”,一杯奶茶钱就能看一部电影的日子。
为何票价会从曾经的一二十元,上涨至如今的四五十元?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平台补贴的减少是原因之一。
据了解,电影票价包括最低发行价、影院溢价、服务费等部分。在片方明确发行价后,各个影院在不低于发行价的基础上,根据运营成本、观影人次、票房走势、周边竞争影院票价等市场因素,机动调整形成最终票价。
但曾经,由于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入电影市场,各大票务平台开启票补时代。9.9元的电影票、免费观影券的出现,让人们争相涌入电影院。
2015年,票补竞争一度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当时,时任微影时代CEO的林宁曾表示,全年各方累计砸入了40亿元票补。
但度过激烈的竞争阶段后,各大票务平台发现,一味“出血”并不能维持太久。2018年春节档,各大片方联合提出,限制“票补”力度,全国影院票价不得低于19.9元。同年,有消息称,有关部门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线上票补。自此,票价逐步回归正常。
在魏鹏举看来,近年来,电影票价的上涨还受成本因素的影响。“就片方而言,制片成本高企;就影院而言,需要弥补此前的损失,以及承担人工、房租等直接成本。”
“服务费的收取也增加了购票支出。”魏鹏举补充道。一位网友晒出的票根中,显示服务费4.5元,影厅服务费5.4元,仅这两项就高达9.9元。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县级以下影院不守规矩,除服务费外还加收技术服务等费用,这部分费用不参与分账,是推高票价的重要因素。
另外,部分影片最低发行价偏高、影片时长增加致使排片场次减少,亦迫使影院提高单场票价来对冲影响。
盈利与消费者接受度之间该如何平衡?
成本上升等因素下,片方、影院需要提高发行价、电影票价来维持运营,但上涨的价格还是让不少观众感觉“吃不消”。
之前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43.3%的观众可接受的电影票价为31-40元,平均票价超过50元的接受度仅为7.6%。
去年春节档,电影票价居高让许多有观影意愿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时,中消协就曾指出,社交媒体中“史上最贵春节档、票价贵到离谱”的舆情热议背后,是正在逐渐升温的文化消费诉求一定程度上被压抑和阻滞。
中消协还表示,寻求影院盈利路径依赖与消费者合理承受范围之间的平衡,寻求产业长效健康发展与文化消费提质升级间的良性互动,需要相关行业、相关部门不断研究、持续探索。
那相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对票价进行监管?
记者注意到,2012年2月,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中曾提到,普通影片的影院挂牌价格不得高于当地指导价格。3D、巨幕、VIP厅价格可适当上浮,但建议最高不得高于指导价格的50%。
不过后续这个《意见》并没有正式公布,影院在实际定价过程中也未按此执行。
而在魏鹏举看来,与其加强票价监管,不如适当给予消费补贴,同时,推动供给端竞争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则认为,电影票价是电影产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的体现,因此决定票价的不应仅仅是供求关系,而更应是电影的价值。
“因此,调动一切相关元素、资源和场景,让观众在电影鉴赏过程中获得感同身受、不虚此行的确切感受,就成为弥合价格和市场、消费与体验之间缝隙的最重要、最为关键的要素。”
你觉得一张电影票合理的价格是多少?-完-
影城卖低价电影票严重影响行业
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影城卖低价电影票严重影响行业,近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下发了《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的通知,要求票务电商正式纳入规范,制片、发行、院线、影院需签订影片发行放映合同,相关方需在合同中明确协议票价,具体票价相关方可根据市场供需和经营成本协商确定。
电商等代销机构可积极开展促销行动,但电影零售票价、活动票价均不得低于发行放映合同中的协议票价;影片促销活动中的折扣部分由促销方按协议票价补齐,超过协议票价的,按实际票价结算。
此外,对于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行业协会将警告、劝诫、列入黑名单、或停止其供片、发行影片、取消备案资格等
电影票为什么只要9块9?——价格战
在线选座价格战根源是什么?
当haru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动辄80、120的票价让人荷包紧缩,看电影是个多么奢侈的事情。但是现在呢,随便打开哪家选座app,满眼都是9.9元、14.9元送爆米花。是什么因素导致选座app的价格战如此激烈呢?
B端来看,
1、从影城利益角度来看,平日上座率不到10%,即使是周末热片上座率也基本在40%以内,有大量的闲置座位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电影票成本结构上,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低,影厅多一个观影者对影院来说基本没有增加额外变动成本,这导致影城会尽可能的追求高上座率。此外,影片座位不是实物产品,无法保存到第二天再出手,会促使影城促销出售。因此存在影城给选座app按最低限价结算价,甚至影城自己贴钱做活动的情况。这给选座app价格战降低了成本、创造了环境。
2、从各家选座app角度来看,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暂未考虑盈利能力,无法形成有效的行业价格标准以保证整体行业利润空间。竞争者的市占目标导向,而残酷的现实是大力度补贴即便换来了一时的市占上涨,补贴一停止市占就会回落,所以价格战一旦开始只能一轮接着一轮地砸钱,等着哪家资金链断裂偃旗息鼓或者合并来终止这场战局。这是如此长期持续的价格战在B端的原因。
C端来看,
1、从产品差异性角度来看,不管用户在哪家app买票最终观影服务提供方都是第三方影城,观影体验无差异性,而app的购票过程用户体验也基本没有区别,这导致app的用户黏性特别弱,因此用户很大程度上根据价格选择是否购买,基本不存在品牌忠诚。用户价敏,这是价格战在C端的原因。
2、从用户信息收集角度来看,手机app的广泛运用,导致用户非常容易就能查到各家app的同部影片的价格,甚至还有专门比较电影票价的app了。一旦存在价格劣势,那么用户就会马上知道自己买贵了而跑到其他比他便宜的竞品那里去。对于基于微信、淘宝起家的选座电商而言,它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用户通知渠道,在用低价吸引用户上非常有优势。
选座票务无法靠价格战走向胜利
上一节解释了,为什么选座票务行业价格战一轮接着一轮(参与者的市占目标导向、满足影城剩余运营利益、无产品壁垒和用户黏性)。
常规来说,战争总能定出胜负,如下图所示:
当年滴滴快的打车软件补贴之战,最终也是靠合并终战。合并后的巨头滴滴靠着垄断优势终于无需再如此疯狂烧钱。但相比打车行业b端车队渠道的建立壁垒难度,选座票务行业由于相对集中规范的院线制度建立B端合作渠道难度相对较低。
因此,haru觉得选座票务行业的特殊性,价格战无法定夺胜负。
1、仅作为购票平台、实质服务由影院提供,就不用提用户黏性,C端壁垒无法建立。
2、出于平衡多家app从中获利的目的,强势地位的院线也不会眼瞅着一家独大,B端壁垒无法建立。
诗和远方、苟且的眼前
理想的来说,为提高整体行业智商,避免每位行业参与者的潜在利润因其他参与者降价而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各位行业参与者应该参考以下执行:
1、保持获利心态:不应只是思考自己的利润,还应思考整个行业的总体利润和可持续性。不过现实是市场份额是拉投资的鱼饵,而盈利目标导向经常只发生在公司准备上市前期。
2、避免主动发起价格战:每次价格措施都应深思熟虑,并合理判断竞对对介个措施的感知和举措,阻止所有可能引起价格战或激化现有价格战的行为。
3、建立你的核心竞争力,如差异化产品、优化成本结构、行业领导力。
haru碎碎念:
各家选座app是你亏5000万、我亏1亿的烧着,更多时候真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动,不跟着烧钱市占就跌。尤其初期市占第一但没有建立起防守壁垒的,一旦出现价格劣势用户流失和市占下滑的速度更是泪奔,补贴的成本也因为盘子大而池子更大,补贴保持价格无劣势真是无奈啊无奈。
在此之外,也看到猫眼电影在做一些新的尝试。在C端通过退改签服务、影讯、社区等提升产品差异性,B端上预算下放,期望一线BD能更高效的使用预算并从商务角度换取B端供给优势。另外寻求影业端上游的发展,也算是一种寻找突围吧。
低价电影票是怎么一回事,请看图。
确实有卖这个的,通过这个可以出低价票,然后你抬价卖给别人就可以了,你出票成功后,把兑换码给你发买家,他凭兑换码去影院就可以取票,他取出来的票也都是影院的原价,如果说有人找你买票就得把电影片名,地点,时间,场次,还有人数,那些发给你,,然后你自己出票,再把验证码给买家,,他凭这个验证码就可以到指定的影院去观影了,但是你买票的价格会比他去刷会员卡。或者团购(像美团,糯米等等)那些便宜,比较超值的的,,而且现在电影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市场空间广阔,非常有前景。
后缀:“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 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